1.下列关于用人单位在劳动争议仲裁中举证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因用人单位作出解除劳动合同决定发生的争议,被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承担举证责任
B.发生劳动争议时,用人单位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没有提供证据的责任
C.与劳动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否则承担不利后果
D.劳动争议仲裁庭不得要求用人单位提供证据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但考虑到用人单位作为用工主体方掌握和管理着劳动者的档案、工资发放、社会保险费缴纳、劳动保护提供等情况和材料,劳动者一般无法取得和提供,因此对用人单位提供证据又作出了特别规定: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2.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属于仲裁时效中断情形的是()。
A.一方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支付令
B.因不可抗力,当事人不能在法定仲裁时效期闻申请仲裁
C.一方当事人通过协商等方式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
D.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劳动者的法定代理人尚未确定,当事人不能在法定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时效中断:一方当事人通过协商、申请调解等方式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的;一方当事人通过向有关部门投诉,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申请支付令等方式请求权利救济的;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的。
3.下列关于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B.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双方可以协商解决
C.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D.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一般调整方法可以具体分为协商、斡旋、调解、仲裁和审判。审判是法院依照司法程序对劳动争议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的诉讼活动,是处理劳动争议的最终程序。
4.下列关于确定劳动争议诉讼当事人的说法,正确的是()o
A.当事人双方均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同一裁决,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诉,双方当事人为原告,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为被告
B.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原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新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共同被告
C.劳动者与起字号的个体工商户发生的劳动争议诉讼,应当以业主为当事人
D.劳动者与以挂靠方式借用他人营业执照经营的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应当将用人单位和营业执照出借方列为当事人
参考答案:D
5.在劳动争议中,如果一方是国家机关,则另一方必然是( )。
A.公务员
B.用人单位
C.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D.企业
参考答案:C
6.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一方与企业订立;尚未建立工会的企业,由()指导该企业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订立。
A.企业
B.人民法院
C.劳动行政部门
D.上级工会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
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是一种具有“从属性特点的雇佣劳动者”,()是劳动关系最主要的特点。
A.生产关系
B.雇佣关系
C.分工关系
D.使用关系
参考答案:B
8.中心主张是“劳工运动既要有政治方向,又要有经济方向”的劳动关系理论学派是()。
A.康芒斯的集体行动理论
B.韦伯夫妇的产业民主理论
C.邓洛普的劳动关系系统理论
D.西蒙的决策管理理论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韦伯夫妇提出的产业民主理论的中心主张是,劳工运动既要有政治方向,又要有经济方向。